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昨日與傳媒茶敘。署長黎堅明指,2025年在漁農方面的工作重點是統一本地品牌,而自然護理層面的是為不同公園加入旅遊元素,吸引其他外國人士前來,為香港製造「金漆招牌」。
集中宣傳推廣 銷售本地漁農產品
黎堅明提到,署方的服務對象是全香港市民,期望做到可持續發展,而本地漁農產品非常好,希望為市民提到優質、低碳、安全的食物,供市民多一個選擇。他希望明年3月前能做到統一本地品牌,涵蓋蔬菜、水果、豬、雞,而市民現時在街市特意找本地漁農產品都很困難,故期望集中宣傳推廣。
在下游方面,要透過不同銷售渠道和平台讓市民接觸本地漁農產品,現正與食品行業接洽,產品定價是大眾化,因其優勢是品質,只要產品好,人們會願意多付一些,感覺物超所值。至於由政府做統一本地品牌,可提供認證制度和溯源制度,令市民有信心。
為保育公園加入旅遊元素吸客
他續稱,現時很多人喜歡行山,超過1200萬人前往郊野公園。旅遊業發展藍圖2.0亦有提及生態旅遊,而署方轄下有海岸公園、地質公園、三寶樹濕地公園,有很多元素能用好。
黎堅明形容,去年是豐收的一年,11月北大嶼海岸公園成立,是本港面積最大,連着珠江的白海豚保育區。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邀請以往在此農民採用生態友善方法復耕,農業與生態保育是環環相扣,設有水稻吸引黃花雀。
他又透露,330公頃的三寶樹保育公園正進行研究勘察,爭取今年完成,正式落實興建公園,2031年首階段可完成。公園計劃設立生態旅舍,預計2026至2027年開工,作為在北都的大公園,期望市民能享受漂亮大自然。
此外,農業園第二期會採取公私營合作模式,明年會有土地進行耕作,期望採用高科技現代化方法。至於都市農業方面有先導計劃,馬鞍山西沙會試行第一個都市農場,好處是可與社區互動,同時會找合適的商場或樓宇天台,需與有關部門溝通。(記者唐信恒)
頂圖:漁農自然護理署出席官員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