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首季最後一個交易日,以跌307點作結,恒生指數收市報23119點,全季升了約3000點,升幅15%,表現跑贏全球。恒生科技指數全季升20%。
藍籌之中,以阿里巴巴(09988.HK)升幅55%稱冠,其次是藥明生物(02269.HK)升54%,比亞迪(01211.HK)升47%,中芯(00981.HK)、小米(01810.HK)、阿里健康(00241.HK)和翰森製藥(03692.HK)都升逾4成。
首季IPO市場持續升溫,截至28日,已有17間公司上市,累計集資額超過17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大約2.7倍。 其中內地茶企蜜雪集團(02097.HK)獲18165億元孖展,超額認購5200多倍,成為今年港股發行規模最大的IPO,亦是歷來的「凍資王」。不過,孖展熾熱同時引起證監會關注槓桿風險,證監會向持牌機構發布多項指引,包括要求投資者在參與IPO融資時,預付至少認購金額10%的資金。
港股近期亦出現抽水潮,三間車企比亞迪(01211.HK)、小米(01810.HK)及蔚來(09866.HK)今個月相繼配股集資,合共集資約900億元。
王道資本及家族資產管理執行董事黃敏碩預期,下季資金會慢慢傾向分散到不同行業,推動大市方面將由板塊變為傾向個股為主,再配合股份的質素,才會有顯著升幅,亦不會如第一季般集中。
他又說,踏入第二季市場注視關稅情況,亦會留意息口走向,以及企業業績及經濟數據。在內地這麼多政策推動下,到底企業首季業績是否相對有顯著改善,將是港股能否再進一步的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