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本輪房地產深度調整的關鍵年,樓市整體處於築底階段,回穩動能已在積聚。3月28日,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1918.HK)發布的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收入740.2億元,實現毛利28.9億元;有息負債降至2596.7億元,較2023年底減少181.6億元,公司資本結構優化,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此外,融創經營性業務的戰略價值日益凸顯,成為助力房企穿越周期、實現穩健發展的重要業務增長點。與去年同期相比,融創經營性業務展現出顯著的穩定性與增長潛力,「物管+文旅」兩大板塊收入超120億元,佔比較去年同期提升8.2個百分點。
化債成效顯著具行業示範作用
「融創的自救路徑已經不是簡單的房企風險出清,而是構建了從債務重組、資產盤活到經營穩健恢復的完整閉環,其系統性解決方案對行業具有示範意義。」一位不具名機構分析師表示。據悉,融創接連創下首家完成境內債務重組、年內唯一實現配股融資房企的行業紀錄,AMC總體合作規模名列前茅,更用三年66.8萬套交付的民生答卷,為行業樹立了正面典範。
2024年,融創在全國84個城市實現交付17萬套,近三年累計交付達66.8萬套,連續兩年總交付量進入行業前三。2025年將繼續交付6萬套,全力迎接保交房工作收官。
化債層面取得的重大進展,則為2024年融創財報表現夯實了基礎。從創新提出市場化化債方案,到總規模154億元的境內債重組成功,成為了行業首家完成境內公司債整體重組的房企,預計可削降約70%的境內公司債務,且5年內不再有兌付壓力,具有深刻的行業借鑑意義。
在妥善化解境內債務風險的同時,融創已委任華利安諾基、盛德分別作為財務顧問及法律顧問,進一步尋求更全面的境外債務綜合解決方案,力爭在下一階段徹底化解境外債務風險。
隨着公司層面化債動作不斷,融創將「減負」力度進一步延伸到項目層面。去年11月,融創宣布調整與彰泰集團的合作,專注分拆後的12個項目開發,將不再支付剩餘64.19億元的交易對價款,大大減輕公司的現金流壓力;相隔數日,融創出售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全部股份,所得4.05億元用於支持當地項目的保交付工作。
土儲資源充裕
在房地產業績整體下滑的敘事背景下,整體化債層面的突破性進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融創資產基本盤的穩固。在累計計提減值總額超920億元後,公司仍保有551.5億元淨資產、405.2億元歸母淨資產,且資產質量也十分優渥。
隨着行業調整期的持續深入,優質資產對於頭部AMC、大型國有信託等金融機構的磁吸力也在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融創與AMC總體合作規模已近350億元。2024年至今,公司多個項目成功引入新增融資,為項目減負化債、資產盤活接連貢獻標桿案例:
其中,融創武漢桃花源獲東方資產第三次增資,累計合作規模已達51億元;長城資產與融創就重慶灣項目達成融資合作,擬注資24.76億元保障項目後續開發建設;北京融創壹號院獲中信金融資產支持,成功完成債務重組;天津梅江壹號院二期也獲得大型央企信託5.5億元項目新增融資。
西安融創曲江印項目實景圖
截至2024年末,融創中國連同其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的總土地儲備面積約12776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面積約8756.5萬平方米,大量分布在核心一二線城市。據克而瑞研究報告,上海、西安、天津、北京等核心城市將在2025年率先回穩。
融創圍繞地產核心主營業務,協同推進服務、文旅業務的發展,也令公司穩步增強了抵禦風險的能力。2024年融創收入結構顯示,文旅+物管收入佔比相較2023年同期,自8.1%提升至16.3%。
2024年,融創服務實現收入69.7億元,其中來自第三方的收入68.02億元,同比增長5.6%,佔總收入比例約為98%。在管建築面積穩步增長7%至2.9億平方米,外拓質量顯著提升,核心城市佔比98%,超千萬項目近一半。無有息負債與對外擔保。
與此同時,融創文旅板塊實現收入52.1億元,融創樂園、商業、冰雪三大業態全年客流量同比增7%至1.67億人次,酒店入住率也進一步提升。(記者 黃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