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陳智思:港府防疫抗疫 在收放之間掌握平衡

陳智思:港府防疫抗疫 在收放之間掌握平衡

責任編輯:靜文 2020-10-11 02:36:45 來源:香港商報

 本地疫情近日明顯反彈,不明源頭個案不絕,群組爆疫使人憂。有人言,第三波疫情還未平,第四波大軍已壓境,疫情反覆挑戰防禦心理。港府會否再收緊防疫措施?恢復正常生活要待何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總結抗疫時曾表示,已準備好與病毒打持久戰,希望做到張弛有度,她以「三人拔河」來形容在調整抗疫措施,須平衡公共衛生、經濟影響和市民接受程度。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防疫不能「一刀切」地關閉場所,要聚焦在爆發疫情的處所採取防疫措施。他直言,政府經歷數月抗疫後已學懂防疫措施要在「收與放之間掌握平衡」,達到「防疫之餘又可維持經濟」的效果。

 行會召集人陳智思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港府抗疫數月已經懂得收與放之間掌握平衡。

 香港戰「疫」近九個月,整體來看,疫情上半年較為平穩,1月至6月共有1200多宗確診病例。但7月初爆發的第三波疫情形勢嚴峻,每日確診數字居高不下,7月和8月兩月新增3500多宗確診病例。面對來勢洶洶的第三波疫情,港府數度收緊防疫措施,加大病毒檢測力度,增設隔離設施,尋求中央政府協助,旨在迅速管控疫情,盡可能切斷傳播鏈。事實證明,抗疫措施成效明顯,確診數高位回落,隨着疫情緩和,社交距離措施放寬,市民陸續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商業活動逐步恢復,學校亦分階段復課。

 不能「一刀切」關閉場所

 但是,抗疫不容鬆懈,正如林鄭月娥總結時所言,特區政府將貫徹 「Suppress and Lift」防疫抗疫策略,希望做到張弛有度。但「張弛有度」不等於鬆懈,在有效疫苗未出現和廣泛應用前,仍須提高警覺,隨時準備迅速應變。她坦言,防疫須平衡公共衛生、經濟影響和市民接受程度。這是知易行難的事,不是簡單科學計算,而是需要考慮各項因素後作出果斷決定。港府多次提醒市民在恢復社交及經濟活動時,要繼續保持警覺,切勿鬆懈,避免疫情再次在社區內爆發,令抗疫努力付諸流水。

 經過數月的經驗總結,本港目前已加強裝備,有利於全力應對新一輪疫情。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接受採訪時表示,政府經歷數月抗疫後,已學懂防疫措施要在「收與放之間掌握平衡」,達到「防疫之餘又可維持經濟」的效果。他坦言,要爭取「零確診」殊不容易,大家要與疫情共同生活,例如展覽及表演行業,可否採取防控措施保障市民之餘,也可令上述行業復蘇。

 本月伊始,疫情響起警號——10月2日至8日錄得64宗個案當中,29宗為輸入及有關連個案,35宗為本地及有關連個案,本地個案佔55%,比上周20%有顯著回升。連續10日有源頭不明個案,10月2日至8日不明源頭個案佔19%。酒吧、酒店、老人院舍等處所輪流爆疫,情況不容樂觀。

 雖然坊間有聲音指,政府應關閉酒店及食肆等高風險場所,防止疫情擴散,但陳智思坦言,不能「一刀切」地關閉場所,應聚焦在爆發疫情的處所採取防疫措施,關閉爆發疫情的處所。他估計,未來一段時間,不同處所會間歇地關閉。為防止疫情擴散,政府已經在疫情較嚴重的地區,如灣仔、九龍城及尖沙咀等設臨時檢測中心,同時在蘭桂坊、灣仔酒吧區用流動車輛及人員派樣本樽。

 疫情影響遠超沙士及金融危機

 疫情過後,重啟經濟亦是一大重點。為了協助市民和企業渡過難關,特區政府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和其他支援紓困措施,共計約240億港元。加上前兩輪防疫抗疫基金措施、財政預算案措施等,特區政府財政支出逾3000億港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約11%,支援規模之大史無前例。

 香港經濟能否如2003年「沙士」後出現「V型反彈」?陳智思慨嘆,今次疫情危機影響遠比2003年「沙士」及歷次金融危機為闊,「原本期望疫情過後會出現『V型反彈』,奈何『V』反彈的起點未知何時出現!」陳智思坦言,「以往(的危機)只影響一、兩個行業,但今次是全面性」,即使疫情過去,經濟重整期需時多久,沒人說得準,不是簡單有了疫苗就可解決。

 對於旅遊業如何重整旗鼓再出發,陳智思認為,現在內地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已經出現很大改變,「非單純賣貨便可吸引他們」,訪港旅客也已經出現結構改變。資料顯示,2010年跟團旅客比例仍高達10%以上,惟在過去10年期間,整體趨勢已呈現下跌趨勢;及至2019年,跟團旅客僅有3%。

 陷於困境的旅業正在展開自救,旅發局日前宣布,重啟因疫情延遲推出的「賞你遊香港」計劃,同時刺激本地消費和旅遊。更重要的,此舉或是促進本地旅遊業轉型的開端,可能激發疫情下旅遊業的新氣象。此外,旅發局與香港品質保證局(HKQAA)合作,在諮詢旅遊相關業界後,決定推出統一的衛生防疫指引,有助公眾識別。為減低業界負擔,旅發局將全額資助合資格企業參與計劃的申請費用。(記者鄺偉軒)

責任編輯:靜文 陳智思:港府防疫抗疫 在收放之間掌握平衡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