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瀋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瀋陽市科技局副局長王勃等相關領導介紹了2025年瀋陽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科技自立自強等方面的重要舉措和目標,全力確保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圓滿收官。
聚焦產業升級 推進「六大工程」
2025年,瀋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聯合多部門,聚力推進「六大工程」,涵蓋重點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製造業「數字賦能」、數字經濟發展、現代建築業培育以及質量標準品牌建設。
在重點產業集群提升工程中,瀋陽將增設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形成「10+1」產業集群體系 ,做大做強機械人及智能製造、航空、工業母機3個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力爭「10+1」重點產業集群規模總量達1.1萬億。
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工程方面,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滾動實施設備更新及技術改造項目300個,深入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325瀋陽模式」,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戶以上。
製造業「數字賦能」工程將建立智能工廠梯度培育體系,新培育先進級智能工廠15個以上。數字經濟發展工程力爭「四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突破650家。現代建築業培育工程推動城鎮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裝配式建築項目面積佔比達75%以上。質量標準品牌建設工程新增國家標準40項、省市地方標準80項。
科技自立自強 構建創新體系
為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瀋陽制定專項行動計劃,加快建設科技強市、教育強市和人才強市。
科技強市目標明確,年底前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平台總數達1850家,科技型企業數量突破3萬家。持續優化科創空間,推動120個科技項目入駐渾南科技城;做強創新平台,推動重點實驗室群與產業集群「雙群互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累計攻克關鍵技術超300項;促進成果本地轉化,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和載體達130個;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實施「一校一策」「一所一策」成果轉化行動。
教育強市力爭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3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5個以上,推動東北大學等高校學科達到一流水平。人才強市目標是吸引和培育高層次人才600人,引進海外人才200人,引育「帶土移植」團隊35個,吸引17萬名高校畢業生留沈來沈就業創業。
十項行動 助力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建設
瀋陽2025年着重在六個方面抓好10項行動,提升招商選資質效,推進招大引強、展會平台賦能、閒置樓宇高效利用行動;優化完善開放通道,實施「空陸海網」協同發展行動;建強開放平台載體,推進開放平台創新提升和開放載體發展賦能行動;推動外貿質升量穩,開展外貿「破零」和市場開拓、服務貿易提質擴量行動;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國際化消費場景升級行動;推動多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實施全鏈條集成式開放行動。
發佈會上,相關部門還就製造業「數字賦能」工程、企業創新積分制建設、穩外資舉措等問題進行了解答。瀋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深化中小企業數碼化轉型模式,完善智能製造示範培育體系;瀋陽市科技局將構建企業創新能力綜合評估體系,拓展創新積分應用場景;瀋陽市商務局將加大外資項目招商力度,強化服務,優化外商投資環境。(記者 王藝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