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八大樞紐節點和十大數據中心集群之一,近年來,甘肅慶陽搶抓國家「東數西算」戰略機遇,全面擁抱人工智能大時代,以產業的「含綠量」提升發展的「含金量」。
3月26日召開的甘肅省「改革進行時 縣區在落實」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慶陽專場上,慶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長發說,近年來,慶陽市通過率先做大算力規模、轉型發展數字經濟、探索創新要素保障等方面,圍繞國家所需、慶陽所能、未來所向,加速構建數字經濟千億級全產業鏈,全域發展新質生產力。
期間,在西峰區投資建設占地1.7萬畝的「東數西算」產業園區,落地建設10大數據中心,建成燧原科技首個國產萬卡算力集群,算力規模突破5萬Pflops,DeepSeek全量模型在慶陽多個智算中心完成適配和部署,年底算力規模將達到10萬Pflops,全市算力的增速、增量和智算占比全國領先,正在聚力建設全國最大的人工智能算力保障基地和綠色普惠算力保障基地。
累計對接數字經濟企業4171戶、簽約1048戶、落地371家,匯聚了智譜華章、月之暗面、龍芯中科、燧弘算力、首都在線、金山雲等頭部生態企業,牽引產業鏈向新、生產力煥新。
去年,全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31.6%,今年1-2月同比增長49.7%。通過算力帶動、場景驅動,帶動發展低空經濟、裝備製造、人工智能等產業,在寧縣、環縣、正寧縣等地落地中科航空無人機生產線、易事特「東數西算」裝備製造、泛聯電子等產業鏈項目,數字經濟產業鏈培育實現質的飛躍。
「算力的盡頭是電力,電力的關鍵是電價。」 劉長發說,慶陽探索實施慶陽數據中心集群新能源就近接入、聚合交易、就地消納的「綠電聚合」模式,在環縣、鎮原縣為「東數西算」園區配套建設新能源發電設施,第一批項目今年8月底前建成併網,將園區到戶綜合電價降低到每度4毛錢以下,為企業提供更清潔、更低成本、更可持續的電力保障。同時,開通了全國八大節點首個「數字經濟」人才專列,發放1億元「算力券」,支持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集聚。
劉長發表示,下一步,慶陽市錨定建設「全國AI算力高地、AI標杆城市、AI產業基地」三大目標,聚焦標準機架10萬架、智算規模突破10萬P的「雙十萬」建設目標,持之以恆推進算力建設、網絡優化、生態構建、場景拓展、安全保障、綠電供應、數據賦能等工作,加快把慶陽打造成算力高質量供給、數據高效率流通的綠色低碳大數據產業發展高地。(記者 陳宏岩 通訊員 馬天釗)
頂圖:發布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