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羌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有片︱「羌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4-12-06 14:56:22 來源:香港商報網

    正在巴拉圭亞松森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5日通過評審,決定將「羌年」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羌歷新年不僅被羌人看重,也深受北川各族人民的喜愛。1991年,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在老縣城龍王灘體育場舉辦了規模空前的慶羌年活動,萬人空巷,受到社會一致好評。1991年至今已歷33年,北川縣委、縣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這一非遺項目的傳承,堅持每年農曆十月初一組織慶祝活動,即使2008年特大地震當年,受災群眾居無定所也未曾中斷,慶羌年已成為北川的一大傳統文化品牌。

    歷史上,羌族有過自己的曆法。據明末學者顧炎武說,羌族釋比「推算日月蝕及甲子建除,毫釐不差。大率以十月為一歲」。也就是說,羌歷以10個月為1年,一月36天,餘下5天為過年,合計365天。古羌族的這種曆法與中央政府推行的曆法迥然不同,居然是以10個月為一年,那麼按照羌族這種曆法確定的新年,當然應該叫羌歷年了。可惜古羌族的這種曆法到了清代,就逐漸消失了。清康熙以前,羌年的日期是以羌歷計算。康乾盛世,成都地區的農業手工藝蓬勃發展,大批羌族男女會在羌歷年之後的農閒時節,前往成都平原務工。由於生計方式改變,以農曆計算的新年(春節)開始出現在羌族文化中,按照羌族曆法推算的新年也趨於淡化,春節最終成為羌族一年當中最為隆重的節日。

    20世紀80年代,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羌年得到恢復。1986年十月初一,「首屆在京羌族同胞『羌歷年』慶祝大會」在北京舉行。此後,每年農曆十月初一羌族人都會慶祝羌年。而新恢復的節日,出現了「羌年」和「羌歷年」兩種不同的叫法。因為羌族曆法已經消失,現在是按照農曆來確定時間的,所以叫「羌年」才是恰當的;但因為恢復羌年後舉行的第一個慶祝大會的會標中,將其稱為「羌歷年」,所以這種叫法被廣泛沿用下來。但作為國家認可的非遺項目,這個民族節慶一直被稱為羌年,而不是羌歷年,其傳承人也被稱為羌年傳承人。

    據了解,古羌族過新年,實際上是每年一次的慶祝豐收和感恩的活動。羌族釋比經典《木姐珠》中說,天神木比塔的么女兒木姐珠,執意下凡與羌族青年斗安珠結婚。臨行時,父母給了樹種、糧種和牲畜作陪奩。木姐珠來到凡間以後,很快繁衍了人類,所種的樹木驟然成林,糧食豐收,牲畜成群。木姐珠不忘父母恩澤,便在秋收以後把豐收的糧食和肥壯的牲畜擺放在原野上,向上天祝禱。從此以後,羌歷年就成為羌民喜慶豐收、感謝上天的日子。古代羌年慶祝活動由各村寨自行組織,羌年來臨,各家各戶便忙着殺豬宰羊,蒸「瓦達」(一種用蕎麵包肉和豆腐做成的三叉形大蒸餃),有的還用麥麵做成牛、羊、雞、馬、狗等各種形狀的彩色祭品,以祭祀祖先和天神。有的人家在牆壁畫上「萬」字格,表示慶祝人畜興旺,莊稼豐收。每年羌歷年當天,全寨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帶上祭品、咂酒和食品出門,到野外參加慶祝活動,青壯年男子還在彩色腰帶上插一支兩尺多長的油竹管,內裝三根錦雞長翎。慶祝活動大體由祭祀和娛樂兩部分內容組成,先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宰殺牛羊祭天神,焚燒紙做的猛獸,驅除邪惡;繼而由四名壯漢抬着天神的象徵—白石,眾人隨同遍游全寨;接着男女老少在草坪上圍成一個個圓圈,載歌載舞,俗稱跳喜慶薩朗。其間,穿插飲咂酒、饋贈所帶美食享用、互賀新年等活動,狂歡到深夜方盡興而散。漢族的春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羌族的新年則不同,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性的節日。人們走出家門,聚在一起,共同歡度佳節,共同慶祝豐收,共同憧憬未來,氣氛喜慶而熱烈。(記者 張寶杉 資料/北川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嚴燕紅 有片︱「羌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