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據所謂接近長和高層消息人士透露,長和下星期不會簽訂任何關於出售巴拿馬港口的協議。這被媒體普遍解讀為「暫緩交易」,請注意「暫緩」,並非「取消」。此前有消息稱,長和原定4月2日前簽訂最終協議,但香港《南華早報》曾稱,4月2日並不是「真正的最後期限」,也就是說,「暫緩」可能都稱不上。內地媒體觀察者網發表快評稱,這是李嘉誠在各方壓力之下玩的一出緩兵之計,也符合他的一貫行事風格。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8日回答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的提問時表示,注意到此(長和擬售巴拿馬港口)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觀察者網指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釋放出來的信息代表官方態度,更權威,更值得重視。相比之下,長和向港媒的放風,則是掩蓋真相以及其心虛操作的煙霧彈。長和玩的這些小把戲,可能騙得了一些天真的人士,但騙不了國家監管部門的眼睛,對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國家相關監管部門是一定會出手的。
觀察者網認為,這件事的真相就是某個財團家族對美國經濟脅迫的秒跪,以及對本國國家利益的背叛。換句話說,是財團私心私利與國家利益之間的衝突。這是大是大非、大義大節,沒有所謂中間立場。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在這件事的表現,將成為李嘉誠家族乃至長和企業永久的歷史污點。
觀察者網表示,沒有脫離國家利益的資本安全,也沒有凌駕於主權之上的商業邏輯。當《大公報》以「千古罵名」警示資本立場時,當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質問「商人有沒有祖國」,歷史終將證明,唯有將企業命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能實現真正的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