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獲悉,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之後粵港澳大灣區又一重大跨海通道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即將迎來通車。黃茅海跨海通道作為港珠澳大橋西延長線,通車後,香港、澳門至著名僑鄉江門的通行時間將縮短至一小時左右,成為港澳居民最便捷的往返江門之路。
黃茅海跨海通道施工人員在作通車前的清潔工作(陸紹龍 攝)
形成大灣區一小時交通經濟圈
據了解,黃茅海跨海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後首個開工的跨海通道工程,也是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之後粵港澳大灣區又一重大跨海通道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東接鶴港高速,西連新台高速並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虎門大橋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項目於2020年6月開工建設,於2024年11月通過交工驗收。
黃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橋的西延線,通車後,將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的作用,香港、澳門至江門的通行時間將縮短至一小時,成為港澳居民最便捷的往返江門之路。同時,有效緩解了珠江西岸的交通壓力,改變粵西沿海地區與灣區核心區域通道單一的現狀,形成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交通經濟圈,進一步密切廣東和港澳聯繫,實現珠江口、黃茅海等出海口的東西向聯通,能夠更好帶動大灣區與粵西地區的產業、科技、文化、旅遊等融合發展。
5座高顏值「海上小蠻腰」形成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陸紹龍 攝)
世界上跨徑最大三塔斜拉公路橋
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起於珠海市平沙鎮,終於江門市台山市斗山鎮,全長約31公里,跨海段長度約14公里,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設計使用壽命100年。
黃茅海跨海通道設置高欄港大橋(主跨700米雙塔單跨斜拉橋)、黃茅海大橋(2×720米三塔雙跨斜拉橋)2座主橋,隧道2座,互通4座,服務區1處。其中,黃茅海大橋為目前世界上跨徑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橋。
高顏值「海上小蠻腰」景觀。為黃茅海跨海通道量身打造的5座纖腰漸變型結構主塔,最大塔高263米,最大直徑20米,最小直徑9米,5座塔身在海面上形成了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
夕陽下的黃茅海大橋(陸紹龍 攝)
最美綠色跨海通道
據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黨總支部書記、副主任李強介紹,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在設計階段,貫徹建築美學、綠色公路先行的理念,以「圓」、「柱」作為基本元素,追求簡潔、優雅的建築風格,並結合橋樑功能需求以及結構力學特徵,立足總體線形美學設計、橋跨空間比例設計、橋塔美學設計、主樑美學設計、主樑與橋塔美學融合設計,整個線型充分體現了橋樑的韻律美、流暢美。
作為「最美綠色跨海通道」的綠色公路典型示範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嶺南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使線路擁有厚重而獨特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文化之美。「行駛黃茅海跨海通道沿線,可以觀賞到『海上小蠻腰』『五塔和諧音階』『TY型引橋墩』『白鷺共舞』『碧波游龍』等建築景觀、自然美景,是攝影愛好者的攝影天堂。」李強說。
攝影愛好者在海上拍攝黃茅海跨海通道(陸紹龍 攝)
七大技術創新
李強介紹,黃茅海跨海通道在建設中創新了七大技術:一是首創了雙曲面獨柱式鋼筋混凝土索塔新結構,項目主橋採用了獨柱式塔-分體鋼箱樑-空間索面的斜拉橋,其中黃茅海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徑三塔公路斜拉橋;二是首創了海中超大跨多塔斜拉橋高性能結構體系及減震耗能裝置;三是發明了分體式鋼箱樑顫振渦振氣動控制措施,首次提出了「風嘴+水平隔渦板+下中央穩定板」綜合氣動措施,並首次開展全橋渦振風洞試驗進行驗證,沒有觀測到渦振現象,主樑風振響應優於國際最嚴格的舒適度標準;四是構建了雙曲面異形索塔設計-施工一體化技術體系;五是研發了全離岸海洋環境下TY型墩及大跨度鋼箱樑施工技術;六是改進了超寬分體鋼箱樑施工線形控制方法;七是攻克了基於單北斗的跨海精密控制測量技術,首次建立了以北斗系統為主的跨海橋樑工程北斗連續運行參考站。(記者 陸紹龍)
「白鷺共舞」成了攝影天堂(陸紹龍 攝)
頂圖:黃茅海跨海通道全景(陸紹龍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