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經濟縱橫】香港創新供給和經濟轉型

【經濟縱橫】香港創新供給和經濟轉型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3-04-11 08:13:2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童誠

 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來港內地旅客逐步增加,香港零售業重現生機,此時卻有市民反映過多旅客訪港對他們生活造成不便,也有內地旅客抱怨一些港人待客態度欠佳,不同的人對事物有不同看法實屬自然。在新時期,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並非局限在爭取遊客在本地消費或南下資金在港置業等模式。實踐證明,舊有模式對本地經濟轉型、走出停滯不前局面的幫助有限,爭取實現創新帶動的經濟增長才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方向。

 改變增長和供給模式

 融入大灣區和國家發展大局,香港需要利用自身的優勢,包括:一、作為金融中心,香港有資金集中、科創企業容易獲得融資渠道、與國際市場接軌等優勢。二、香港有較好的國際文化聯繫,較易與外國展開科技交流。三、本地大學有較充裕經費,擁有高質的教育和科研水平。四、香港背靠內地,可以獲得資源補充,面向廣闊的國內外市場。

 上世紀80年代,香港製造業北移。過去近26年來,港府多次提出經濟發展宏圖,但直到去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5.49%,香港的比例卻不及深圳的兩成,只有0.97%,對創新及其應用的投入反映到兩地經濟增長速度的差距。

 爭取創新帶動增長,香港需要從專注服務業轉變為較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模式,而在中央指引下,香港社會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很重要的。固然可以繼續採用過去行之有效的機制,但更需要的是設計和使用新的政策工具。通關後,一些人立馬想到的是內地旅客來港消費和置業,卻反映社會上仍有不少人習慣用原來的經濟模式看待未來的發展。

 發展經濟有多種途徑,依靠旅客消費和本地樓價攀升推動經濟的方式固然能增加部分居民收入,至今依然值得重視。但是,這些途徑都只能提振本地需求,卻難以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突破,若想香港經濟持續較快發展,需要轉變增長模式。

 旅客訪港購物屬於外來消費,有利本地經濟;對旅客來源地而言,則屬於消費外流。樓價上漲,雖然二手交易不會直接增加當年的GDP增長,財富效應卻能有助消費甚至整體就業。而期待旅客消費和樓價上揚的着眼點屬於增加需求,卻不是依賴本地收入的增加。

 這種經濟模式的缺點,一是不確定性較高,例如疫情期間沒有大量內地旅客訪港,外來消費就會落空;銀行加息,供樓成本上升,樓價就會偏軟,導致社會需求明顯減少。過去多年,香港號稱國際金融中心,經濟增長卻舉步維艱,原因就是經濟太單一,缺乏增長亮點。外圍一有風吹草動,香港經濟就明顯收縮;外圍形勢改善,香港經濟才可能從收縮後的規模再擴張,因而波動性大,且增長幅度緩慢。

 二是外來消費是非本地收入增長而形成的消費,樓價上揚形成的購買力也不是屬於全社會的。近年香港本地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在樓價高企的情況下,公用事業公司加價,通脹上升;許多市民工資增加了,但他們的工資是由通脹,即供求失衡所導致,而非收入帶動的,實際收入卻減少了。

 三是依靠外力需要和投資帶動需求增加,受惠群體有局限性,容易產生分配不公,影響社會穩定。改變原來的經濟增長模式,實際就是改善供應,由供應拉動需求,需求反過來再促進供應,應是香港當前經濟發展的着眼點。

 創新供給引領經濟轉型

 改善供應包括許多環節,除提供服務外,也需要增加商品的種類。香港是一個高收入的城市,新提供的商品需要高質和有市場競爭力才具有經濟的合理性。因此,改善供應主要依靠科技創新和應用,提高供應的質和量,迎合國內外市場的需求。

 旅客訪港值得歡迎,同時,香港經濟未來的發展主要依賴創造科技含量較高的新型供給,也能讓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建設大灣區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責任編輯:趙桐曲 【經濟縱橫】香港創新供給和經濟轉型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