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四十五次會議近日在日內瓦閉幕。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等組織通過提交書面發言、遠程視頻發言形式參會,並舉辦多場主題邊會,介紹中國人權事業進展,向與會各方分享中國扶貧經驗和保護新疆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等方面的成就,受到多方關注和肯定。
消除貧困是保障發展權的重要體現。中方專家在發言中表示,中國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惠及人口最多的減貧奇蹟。
中國人權研究會指出,中國在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積極採取系列措施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影響,有效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極端貧困人口並沒有因疫情而增加。
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學者尚海明在與飲用水和衛生設施問題特別報告員的對話中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飲用水供應保障,目前,中國農村的集中供水率已達87%,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2%,農村供水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
傳播助力扶貧是中國扶貧脫困的一種新思路。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晏青提出,作為社交化、娛樂化的新媒體,其強互動性、強黏性、強關係的優勢在扶貧脫困、人權保障上具有助推之功。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是國家對全體人民的莊嚴承諾。」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理事格桑卓瑪表示,去年年底西藏地區74個縣(區)全面脫貧摘帽,62.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西藏減貧經驗和成就得到國際社會認可」。
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夏迪婭·伊布拉音在與人權理事會諮詢委員會的對話中表示,中國歷來高度重視和關心少數民族文化事業。新疆少數民族文化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達瓦孜」等維吾爾族傳統體育項目得到有效整理和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信息化能力和社會應用能力不斷增強。
中國綠化基金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陳蓬談到生態扶貧時表示,中國大規模生態減貧工作是踐行發展權的具體實踐,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卓越訪問教授趙月枝認為,中國持續致力於減貧的努力非同尋常,「有力證明了中國是世界人權事業的重要推動者」。
中國分享減貧經驗受到很多發展中國家歡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表示:「中國面向非洲國家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採取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政策是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的另一大貢獻。」
2015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借鑑國內項目經驗,與埃塞俄比亞母性之本慈善協會共同啟動微笑兒童學校供餐項目,為當地公立學校學生提供免費早午餐。「感謝中國政府為減輕我國學生負擔付出巨大努力,感謝中國扶貧基金會帶來豐富的經驗。」在中方舉辦的邊會上,母性之本慈善協會執行主任黛博拉沃克高度讚賞中國減貧成就,希望和中國相關機構在教育、醫療等多領域繼續開展合作,為埃塞俄比亞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柬埔寨民間社會組織聯盟論壇和蒙古烏蘭巴托汗噶爾迪發展中心協會代表在中方舉辦的邊會上表示,中國通過協調各方資源、挖掘自身潛力和謀求國際合作,致力於推進國內國際扶貧減貧、社會發展事業,為推進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孟加拉國常駐日內瓦代表團副代表珊奇塔高度認可中國推進國際減貧合作,「各國應共同維護脫貧成果,努力保障人權,通過發展與合作聯合抗疫和聯合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