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在武汉,舌尖弥漫乡愁

在武汉,舌尖弥漫乡愁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0-03-25 10:23:09 來源:徒步中国

  无论是餐厅酒馆,还是散落在街头巷尾的苍蝇馆子,每每从心头掠过,都令人垂涎不止。隔离在家的日子里,那些平常的武汉味道,都成了 近在咫尺却又触摸不到的舌尖乡愁。



  人生在世,胃口二字。 论起吃,武汉人可是美食届的情种浪子,多情、长情、专情,都是他。

  多情在过早可以100天不重样,长情在一碗热干面百吃不倦,专情于愿为一口家乡味千里迢迢、起早贪黑。武汉人的胃口,和武汉的冬夏一样爽辣、快意分明。

  武汉人的一天,从热气腾腾的过早开始,在烟熏火燎的宵夜中结束。万千烟火, 皆是对吃的执着与讲究。

 


 

  过早是熨烫在武汉人骨子里的生活印记。我们将一日之计最原初的热情都奉献给了早点。过早,它是拉开新一天帷幕的鲜活仪式,在武汉人心中,如同情窦初开般美好。

  过早、过江、过日子。武汉人将日常的仪式感通通承在一个“过”字上,三个“过”,便串起一派江城浮生。

  武汉真正好吃的早餐,一定是在老城区的寻常巷陌里。

 


 


  热干面之于武汉,是符号化的。

  几乎所有的食物在武汉纷繁复杂的美食江湖里都可以打出个冠亚季军,但热干面却绝对没有所谓胜负、头筹。 因为对于武汉人来说,最好吃的热干面,永远是家楼下的那一家。

  它是我们最直接凝练,最沉甸甸的乡愁。

  新鲜劲道的碱水面和灰褐的芝麻酱跟着木筷一起交裹缱绻,香气直冲大脑皮层,多巴胺带着快乐溢出。再配上一碗甜蛋酒,这就是武汉清晨独有的痛快、饱足。

 


 

  一碗热干面杀百鬼,一锅豆皮烫神仙。若要在武汉早点门派找一个能和热干面抗衡的王者,非豆皮莫属。

  吉庆街上, 「老通城」 门口排队的人流永远汹涌。 「老武锅豆皮」 重出江湖的日子还是未知。 「三镇民生」 开遍了全武汉,但唯有胜利街那一家的豆皮,最有记忆中老汉口的味道。

  功力深厚的豆皮师傅都有一双无影手,天生神劲儿。来去之间, 蛋液飞溅,似泼墨般写意。 单手抖动,将数十斤的铁圆锅玩弄于鼓掌之间,佐料在空中齐舞,一锅金黄油亮的豆皮呈入眼前。

 


 

  牛肉粉自带江湖英雄气,热辣、性燥。你看,这食物里,也满是武汉人的脾性。

  江湖里,要谈恩怨情仇绕不过 「精粉世家」 ,道一声历经磨难, 「老宝庆」 不得不拥有姓名。 「金焱牛肉粉大王」 坐拥万松园街巷,烫粉的嬢嬢一双丹凤眼睥睨天下。


  不过会吃的老武汉都懂, 生烫才是武汉牛肉粉届的隐藏王炸。 新鲜牛肉抖三抖,神仙也张口。牛肉烫到褪红就捞起,和着米粉一起,吸溜而入,滑嫩爽口,比老酒还上头。

  「美猴王生烫」 从滑坡路小学背后的巷子开到了武展,位置和环境几经变迁,但那口老味道始终如一。和朋友赌气才开的 「淘气牛杂」 ,一火就是二十年,养叼了多少街坊的胃。 兰陵路上,清晨的告别和午夜的醉态,都绕不过24小时营业的 「王记生烫」。


  「严氏烧麦」四十多年不变的胡椒重油,稳坐着烧麦江湖的头把交椅,完美治愈清晨的饥饿与起床气。「赵师傅红油热干面」家的黑暗料理油饼包烧麦,抢尽热干面的风头。面窝潜心尽力地秉持着一个配角的自我修养,百花齐放,各有风骚。

 


 

  武汉人的过早,是坐在路边的板凳上汗流浃背,是左手端着满满一碗牛肉粉或热干面,右手夹着筷子,小拇指勾着一碗蛋酒,边走边吃。在公交未禁食之前,五连发夹弯的横冲直撞都阻止不了武汉人在公交车上的食欲与定力。稳稳当当,滴水不漏。


  何以消夜?唯有夜宵。

  月色下的夜宵江湖里,藏着最热辣生猛、活色生香的市井武汉,和市井里的最袒露的肆意众生。

  武汉人的宵夜,不分春夏秋冬。夏天撸串撮虾,冬天汉派火锅花样翻千。灯下的招牌,在356天不停休的夜晚,迎接每一个都市夜归人。

 


 


  2.3公里雪松路串起武汉最深的夜和最躁的人流,不到夜半誓不休。 「沈记」 跑堂的伙计端上一碗碗热腾香浓的蟹脚面, 「巴厘」 和 「靓靓」 无论开多少家分店,排队的人潮永远绵延不绝。

  撮虾子是武汉夏日夜晚的绝对C位。猩红的虾色和夜色一样魅惑,辣得人热泪盈眶、汗水喷薄。 打着混合着油焖大虾和啤酒味的饱嗝,才是夏日夜晚最惬意的开启方式。

 


 

  马场角的 「戴记烧烤」 照旧一间老院,一片顶棚,几排桌子长凳,隐匿二十年不温不火。铁四院小学大门口, 「长毛烧烤」 摊子前已不见长发及腰的长毛。这个男人一手孜然一手烤盘,手抖两抖,这一抖,就是杨园一代人的口腹青春。 「小胡子翔彪」 打出一片电炉烧烤的天地,一身绝技,桃李满门。

 


 

  「小民大排档」 燃起武泰闸的撩撩烟火,与邻边的 「燕子」 一起掀起关于春卷凤爪和枯豆丝的味蕾高潮。温一壶米酒,趁着微醺看这风味人间人来人往,嘈杂不休。

  不卖饺子的 「蓝精灵饺子馆」 ,一碗白粥窥江湖恩怨情仇。 粮道街上学生时代的动荡青春倒映在一锅卤水里,终只汇成一句:想 吃掌中宝,一定要趁早。

 


 

  青山用油炸烹万物,刷油、蘸酱、腌渍各大门派林立,在金黄滚烫的油锅里刀光剑影,在昏沉的夜色里畅叹浮生漫长。

  玫瑰街串起汉阳不眠不休的午夜霓虹,无论是0°C的冬夜还是30°C的仲夏, 「弯弯火锅城」 门前都是热浪滚滚的人流。

 


 

  武汉宵夜江湖,是高筋水泥下的城市B面。 它给加速的反复日常按下暂停键,解放禁锢在写字楼格子间里的孤独灵魂, 抚慰昼伏夜出的馋虫。 这里真实袒露、声色嚣张,不论多草根的生命力也在此绽放。


  在武汉,有食物的地方,就有江湖。

  食客们也热衷于江湖纠葛与八卦,把家长里短、奇闻逸趣嚼了又嚼,津津乐道。食物背后,是浓浓的人情味。

  巷弄里,头顶的电线盘枝错节,地面湿漉漉泛着鱼腥味。吆喝的街贩唤醒花楼街的清晨,买菜的嫂子神采飞扬,嘴里念叨着从七毛到五角的生意经。

  住在得胜桥拐角的陈阿婆天光微亮便支起早点摊子,二十七年风雨飘摇,这里藏着一个女人从嫂子到老妪的半生时光。


  粮道街小学旁,穿着花袄睡衣的小女孩,一手提着豆腐脑,一手拎着三份油饼包烧麦和灌汤包。蒸笼的水汽晕开她惺忪的睡眼,定是不情不愿地被爹妈怂着出门买早点。

  雪松路上,一家夏氏砂锅带火一条街。每一家摊铺背后饱藏着在生活里浮沉滚打,从而野蛮生长的智慧。


  在外读书时,余光中笔下的所有的思乡愁绪,都外化做眼前的一碗热干面、排骨藕汤。

  长居故土的武汉人,在封城禁足之后,适才开始懂得那寻常日子里的快乐:约上三五朋友,拎一壶小酒,在家楼下的路边摊旁坐下,咵天南聊海北,不醉不方休。 酒肉穿肠过,对人间烟火的流连与执着,皆化为人生朝露及时行乐的肆意快活。

  食物之味的背后,是关于城市的细碎日常和点滴念想。 在武汉,过早和宵夜,吃的是美味,更是这生机勃勃,时髦又“吐态”的市井人间。

 


 

  等一切都过去

  我要端一碗热干面

  外加一份甜蛋酒

  坐在堤岸边,看长江日夜奔流

  嘴角滋溜,江水滔滔依旧

  街对面的嫂子在扯架

  旁边的爹爹打着裤衩

  你看,武汉

  还是那座鲜活又热闹的城市

  承载着无数千奇百态的人生

  谨以此文,献给我怀念的

  热干面小龙虾烧烤烧麦糊汤粉

  猪弯弯牛骨头生烫牛肉和面窝

  我们春天见

  文 / 一 只

  图 / WHat 君

責任編輯:鄭嬋娟 在武汉,舌尖弥漫乡愁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